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家长身高1米6 却想让孩子长1米9 吃药长高 没用也没好儿

不少对孩子有“身高焦虑”的家长,陷入了纠结之中。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围绕孩子身高的生意五花八门;挤进医院的家长也不少。面对孩子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上的学问,家长需科学理性对待。

▶门诊◀

指标正常也想打针

上午9时许,首都儿研所二楼走廊,内分泌科主任陈晓波的特需门诊旁,站满了候诊患儿与家长。人们手中拎着文件袋、影像资料,甚至还有家长拖着行李箱赶来。诊室内,陈晓波正在接诊。她边和家长沟通交流,边检查孩子身体、翻看报告单据,手底下一刻不停。

“骨龄10岁,有点大了呀……”陈晓波翻开一张骨龄影像查看,面前的小姑娘还不到8岁,长得很是敦实。“您看她能长多高?”孩子母亲满脸急切,“我1米6、她爸1米76。”

“不矮了,孩子按骨龄预测身高是1米55左右。”“啊?这么矮。”母亲皱眉,“要是打生长激素呢?”

陈晓波摇摇头,解释孩子不是生长激素缺乏,身高在正常范围,骨龄增大主要与肥胖相关,建议回去清淡饮食,减减重,多做跳绳、游泳、摸高等纵向运动,动态观察,6月左右复诊,能自己长就自己长。

据悉,小儿内分泌科主要治疗与遗传、代谢性相关的疾病和内分泌的疾病。其中生长发育类疾病占较大部分,如矮小、性早熟等。记者看到,当日近半家长是围绕孩子“个不够高”来的,“生长激素”被家长高频提及。

轮到一位父亲时,他急躁地喊着孩子。男孩11岁半,身高1米5出头。陈晓波翻看着资料,告诉男孩父亲,孩子各方面指标正常,身高主要受遗传影响,稍微差些,但也达到正常范围。打生长激素可能有不良反应,效果未必很好。

▶心态◀

怕耽误宁愿一“赌”

临近11时,陈晓波赶紧喝了几口水。上午4个多小时接诊期间内,她忙得一次也没有离开座位。“其实现在根本就没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都当作有问题的来了。”

医生的经验如此,但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家长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宁愿“更主动”,也害怕耽误了孩子。

“我们当时是去境外打的‘生长针’。”玲玲妈妈说,女儿7岁时身高不到1.1米,在同龄人中算比较矮的了。考虑到夫妻俩身高都不算高,她平时就一直注意给孩子熬骨头汤、买各种钙片来补钙。后来,她带着孩子去打了“生长针”,那一年之中,的确长高了3厘米左右。

“家长就是这样,总担心孩子错过长身体的黄金期,宁愿赌一下。”玲玲妈妈说,除了熬汤、补钙,在她老家还流行在孩子青春期时,喝一些草药来增高,“男孩子变声时就可以吃,女孩子来月经了后也可以吃。”她说,很多家长担心的就是孩子骨骼闭合,再补救也来不及了。

现实中,也确实有个别患儿“来得晚了”。接诊当天,陈晓波就遇到一个觉得可惜的案例。当天门诊中,一位女孩已经超过13岁,月经来了近一年,身高仅1.46米。妈妈称,总听人说孩子手长脚长,哪能长不高?加上儿子也长到1米7多,就忽视了对女儿身高的关注。

“这就是个体差异,赶紧查个骨龄,看看骨骼闭合情况。”陈晓波立即开检查单,“月经都来了,可能没有多少空间了。”

▶市场◀

不少产品“保长高”

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焦虑,早已被很多企业和商家瞄上。医院的相关门诊火热,线上“拔高”类产品也五花八门,宣传天花乱坠,销量大多都挺不错。

在多家电商平台输入“孩子长高”,一些针对孩子增高、长高的产品就满屏“弹”了出来。记者发现,其中大多数是钙片类产品,有些是进口“成长肽”“成长素”,更有的则是“长高贴”“摸高跳器械”。在广告宣传中,不少商家都宣传产品对于长高的“神奇”功效——例如“突破遗传”“越吃越高”……

尽管多数增高类产品不是药品,并不能直接宣传治疗效果,但记者调查发现,与效果挂钩,几乎是产品宣传的“标配”,有的还打着擦边球。“8岁到18岁,保底至少高20厘米”等话术层出不穷。

产品五花八门,宣传天花乱坠,是否真的可信或有用呢?这让不少人心里打问号。一家可“签约增高”的商家表示,只要用一个疗程5盒,就可长高5厘米到15厘米,保底长高5厘米。而这款产品并不是常见的钙片或者其他,而仅仅是“贴在脚底对应的穴位,5小时以上就可以”。另一个“国家蓝帽认证”的“生长肽”,客服在展示的资料图文中,保健食品注册批件上的批准文号和放大展示的文号并不一致。而在相关网站查询,也未能找到该款保健品的批号。

▶提醒◀

及时监测切莫焦虑

究竟什么样的孩子该来看医生呢?最简单的,看生长发育量表,身高位于表中最低限外的视为异常。从动态数据来看,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则可怀疑为生长发育迟缓。

由此,家长应为孩子做好生长发育监测,熟知几个阶段指标——婴儿出生平均50厘米,到1周岁长到75厘米。1岁至3岁左右,每年约长8厘米至10厘米。三四岁到青春期前,每年应长约5厘米至6厘米。青春期,在3年至5年期间内,男孩约长28厘米,女孩约长25厘米。家长应三个月到半年给孩子测一次身高,及时发现生长缓慢或提前发育迹象(女孩小于8岁,男孩小于9岁),要尽早前往医院诊断治疗。

很多专业医生不推荐家长贸然尝试市面上的增高药物、器械等。要警惕短时间内增高,影响到终生的身高。如果骨骼闭合,也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正规医疗机构会通过一系列专业检查寻找病因,营养不好就改善营养,经常生病就改善体质,确实是生长激素缺乏,要及时替代治疗。

对于孩子的身高,应有“重视但不要过度关注”的科学态度。本来是正常的范围,家长都觉得“太矮”,这种焦虑没有必要,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评价,不是仅仅看身高。如果家长自己1米6,希望孩子长到1米9,那是吃什么药物都办不到的。生长激素是一种药物,不能当作美容产品。不如用平和心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增强体质,多运动,动态观察更重要。

本报记者 李松林 魏婧

孩子身高生长激素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西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网友:张奶奶,我看到说宝宝18个月要戒奶瓶。想问问是单指喝水不用奶瓶,还是说喝奶都不要用奶瓶了呢?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专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孩子6个月后就要开始训练使用杯子喝水了,一般建议[全文]
    2025-04-27 12:13
  • 炎炎夏日,游泳成为很多人首选的避暑休闲方式,各大泳池陆续迎来客流高峰期。记者多方走访,发现一些游泳场所并未公示水质检测情况,卫生方面也暗藏死角。此外,多家游泳场所救生员缺位,导致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环境泳池边有污渍 浸脚池成摆设下午4点,东五[全文]
    2024-07-06 02:14
  • 学前教育法草案6月25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中增设“学前儿童”一章,整合草案有关学前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内容,同时增加、完善相关规定。草案二审稿规定,普惠性幼儿园应当接收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入园,并为其提供帮助和[全文]
    2024-06-26 02:18
  • 新京报讯(记者刘思维)6月20日17时许,陕西榆林一患儿体内留存五年的留置针软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取出。五年前,当时5个月大的患儿小白在榆林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就医,护士在拔除留置针时操作不当,致留置针前端软管断裂在小白头部[全文]
    2024-06-22 02:11
  •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梁晓辉 谢雁冰)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23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修订草案完善了学校国防教育体系,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应当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初级中学可以组织学生军事训练。修订草[全文]
    2024-04-24 02:33
  • 网友:你好,张奶奶,月子里发烧会堵奶或者乳腺炎吗?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专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月子里发烧有可能是堵奶或者乳腺炎引起的,因此让孩子多吸吮,每天哺乳10~12次为好。 [全文]
    2024-04-24 02:32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西生活资讯网 gx.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