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师王津:传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细水长流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题: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师王津:传承,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细水长流

作者曾玥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前,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古钟表修复师王津刚从机芯调试的工作中抽身。这是一件产自广东广州的铜镀金倒球变字钟,计时部分已经修复完成,现在进入演艺部分的修复和调试阶段。

拆解、记录、清洗、修复、组装、调试、入库……过去的45年里,这套工序也如同钟表一样,在王津的工作日程中井然而规律地行进着。如今,故宫古钟表修复历经五代传承人。尽管每一代只有2到4个人,但王津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细水长流慢慢走,就是传承下来的过程。”


故宫博物院部古钟表修复师王津正在检查零件。受访者供图

动与静

16岁那年,王津在故宫博物院的钟表室里看到“这个文物能动”,觉得有趣,从此便与修复古钟表结缘。但实际上,这是一项对“静”要求很高的工作。

“文物修复首先要保证文物安全,不能在修复过程中给文物造成新的损伤,所以需要静下心来工作,不能着急。”王津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自己的学徒时代,“有时候遇到的问题特别棘手,怎么调试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心情就会有些急躁。那时候师傅就会拍拍我的肩膀,让我出去转转放松一下,等平复好心情了再回来接着做。”

钟表修复师对静的极致追求,为的是重新焕发钟表动态的生命。“古钟表和其他文物有些不同,计时、报时、表演都是动态的,它是有生命的。修复钟表就是为了能让它重新动起来,让观众能看到古钟表真实的、原始的状态,”王津思索了一会说,“让它‘活’过来。”

变与不变

在故宫西三所钟表室里,秒针走过每一格的声响都清晰可辨。从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宫廷钟表修复大师徐文璘开始,故宫古钟表修复迄今已经走过了98年历史。但无论近百年来窗外的世界如何变幻,在这方静谧的工作室里,时间似乎都被冻结了起来。

“到现在,我们遵循的还是老师傅传下来的手工做法,没有更高的现代科技手段,钟表修复还是得靠人。”王津认为,尽管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文物修复,尤其是古钟表修复始终无法脱离手工存在。

谈及故宫古钟表修复的变化,王津表示,修复技艺不曾改变,变的只有记录方式和科技材料。“早期的古钟表修复连作为参照的照片都没有,因为以前照相机很少,胶片也很珍贵。但是现在新科技在记录保存上的应用非常好,比如有数码记录仪、扫描仪器等等,很多零件可以进行扫描式记录,这也为将来复刻文物提供精准确切的数字化记录。”

与开放拥抱新记录技术所不同的是,王津对于新科技材料的使用持谨慎的观望态度。

过去,机芯零件从古钟表上拆解下来之后会放进煤油里进行清洗。而修复师为了摸清楚零件的磨损程度,时常需要把手伸进煤油里。如今,取代煤油的新材料应运而生,但王津坦言“不太敢用”。

“我们总是会担心新材料对文物会造成新的伤害。煤油是经过过去近百年验证的,除了正常氧化以外,它对机芯零件没有什么腐蚀性。虽然现在用作清洗液的新材料很多,据说去锈蚀的效果很好,但是对文物本体会不会造成损伤,还得等以后慢慢验证,所以我们还在坚持使用传统的煤油清洗液。”

不变的还有王津。今年是王津退休返聘的第2年,他说:“如果身体允许、工作需要的话,我觉得做到70岁也不是没有可能。”


故宫博物院古钟表修复师王津正在调试钟表零部件。受访者供图

一瞬与永恒

2014年,故宫博物院“古代钟表修复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王津所在的古钟表修复室是该项目的唯一传承单位。作为“古代钟表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王津时常带着徒弟前往全国收藏有古钟表的6家博物馆帮助修复文物,并为当地的古钟表修复师开设“非遗传承班”。

“一个古钟表修复师,最少得经过3年的时间培养,差不多5年才能成熟起来。”在王津看来,修复技艺的代代传承为的是帮助文物“延年益寿”。而为了能让古钟表长久地保持生机,王津和他的徒弟们正在作新的努力。

“考虑到文物安全,古钟表不能天天都‘动’,不然会造成新的磨损。我们正在设想,未来尝试完全复刻一件文物,原件静态摆放在那里,复刻品负责进行演艺展示。”据王津介绍,通过动画、视频等数字技术向观众展现修复过程和运作工艺也是良策。

“毕竟一件古钟表,经过修复师长年累月精心的修复之后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最后动起来的那一个瞬间,是最大的魅力所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广西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中央明确公职人员违规吃喝认定标准,图为反腐示意图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2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在违规吃喝的问题上,给党员干部敲[全文]
    2025-06-24 00: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6月12日,莫斯科文化节在北京开幕。莫斯科传统市集亮相王府井大街,通过“文化莫斯科”“现代莫斯科”“爵士莫斯科”“民俗莫斯科”等篇章,让北京民众感受俄罗斯首都的多元魅力。图为演出现场,中俄游客自拍合影。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全文]
    2025-06-17 01:00
  • 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记者刘硕)最高人民检察院16日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白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有所下降,办理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幅放缓。白皮书介绍,全国检察机关2024年受理审[全文]
    2025-06-17 00:12
  • “脆嫩爽口,口感清甜,拉丝细密,盼了半年终于上市了。”这几天,北京市民沙女士在电商平台多次下单一款时令菜品。配送到家的农产品纤细白净、飘着淡香,指尖一掐,就溢出清浆,还能听见清脆的“咔嚓”声——这是藕带,来自1300公里外的洪湖水乡。在湖北[全文]
    2025-06-16 22:31
  • 中国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同时在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具有战略意义。6月10日,中国海军新闻发言人王学猛海军大校表示,日前,中国海军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检验部队远海防卫和联合作战能力。这是根据年度计划组织的例行[全文]
    2025-06-12 23:37
  • 今天(5日)是六五环境日。记者从北京市近期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了解到,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北京市各类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据近期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5)》显示,北京全市陆生野生动物总计达[全文]
    2025-06-05 23:26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广西生活资讯网 gx.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